[1] |
刘锦, 张孟, 罗锻斌. 金属线膨胀系数模拟计算与实验[J]. 大学物理, 2020, 39(9): 53-58. |
[2] |
李硕, 何越, 王志军, 张金宝, 李守春, 孙超, 倪牟翠. 大学物理实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 大学物理, 2020, 39(8): 39-42. |
[3] |
朱纯, 陈国庆, 聂延光, 吴亚敏. 雨课堂:“多维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大学物理, 2020, 39(06): 52-58. |
[4] |
郭九苓, 朱守华. 北大物理教育发展报告[J]. 大学物理, 2020, 39(06): 1-13. |
[5] |
唐安科, 汪 霖, 林伟华. 学生自主设计物理实验可视化程序实践与探索[J]. 大学物理, 2020, 39(04): 67-72. |
[6] |
李成龙, 圣宗强. 专业差异性基础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J]. 大学物理, 2020, 39(01): 57-60. |
[7] |
王立英, 秦珠, 廖怡, 戴海涛, 米文博.
新工科下多学科交叉创新性物理实验课程改革
[J]. 大学物理, 2019, 38(9): 43-. |
[8] |
张礼. 基于导图的大学物理实验SPOC 教学模式探究[J]. 大学物理, 2019, 38(9): 29-. |
[9] |
高茜, 王菲斐, 朱江, 喻纯旭. 大学物理实验智能化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实践[J]. 大学物理, 2019, 38(4): 33-36. |
[10] |
尹教建, 徐志杰, 张亚萍, 李书光, 郭雅慧. 普通物理实验全程式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J]. 大学物理, 2019, 38(3): 46-. |
[11] |
白亮, 马成举. 基于微信结合H5 技术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研究[J]. 大学物理, 2019, 38(12): 40-. |
[12] |
王维光. 扭摆法测量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改革[J]. 大学物理, 2019, 38(11): 21-. |
[13] |
陆慧, 张孟, 罗锻斌, 汪溶, 房毅, 林功伟, 龚尚庆. 以学生为中心的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 大学物理, 2019, 38(1): 43-. |
[14] |
韩思思,罗莹. 大学物理教学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10 年核心期刊论文分析[J]. 大学物理, 2018, 37(6): 50-56. |
[15] |
邱宏,赵雪丹,于明鹏,吴平. 把“薄膜光电导效应”引入探究型实验教学[J]. 大学物理, 2018, 37(5): 57-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