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祝俊, 李禄, 李志坚, 马杰. “格物致理、慎思笃行”——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 大学物理, 2022, 41(5): 41-. |
[2] |
刘翌. 傅里叶级数的物理具象化课程设计[J]. 大学物理, 2022, 41(11): 48-. |
[3] |
蔡 俊, 李 敏, 王 群. 球面平均值函数及其微分方程的推导[J]. 大学物理, 2021, 40(8): 16-. |
[4] |
穆良柱. 什么是物理精神[J]. 大学物理, 2018, 37(3): 26-28. |
[5] |
穆良柱. 什么是物理与物理的认知过程[J]. 大学物理, 2018, 37(1): 21-24. |
[6] |
. 推荐新书《数学物理方法(修订版)》[J]. 大学物理, 2015, 34(5): 14-14. |
[7] |
缪可可. 高等学校数学物理方法和计算物理研究会年会会议纪要[J]. 大学物理, 2015, 34(10): 65-65. |
[8] |
. 关于举办2012年暑期高等学校物理教师培训活动的通知[J]. 大学物理, 2012, 31(6): 65-65. |
[9] |
吴崇试. 关于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的若干问答(续1)[J]. 大学物理, 2011, 30(6): 1-1. |
[10] |
吴崇试. 关于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的若干问答[J]. 大学物理, 2011, 30(5): 1-1. |
[11] |
迟源. 从斯梯芬链到麦克斯韦妖——浅谈物理学中的思想实验[J]. 大学物理, 2004, 23(4): 55-55. |
[12] |
束仁贵. 有限积分变换法[J]. 大学物理, 1991, 10(6): 8-8. |
[13] |
. 高校数学物理方法研究会成立[J]. 大学物理, 1988, 1(4): 8-8. |
[14] |
. 理论力学(牛顿力学部分)课程考试大纲[J]. 大学物理, 1987, 1(11): 39-39. |
[15] |
潘忠诚. 特殊函数与本征函数──《数学物理方法》教学扎记[J]. 大学物理, 1986, 1(11): 1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