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健, 马瑛晗, 毛英臣. 拉梅系数在力学中的应用[J]. 大学物理, 2022, 41(8): 26-. |
[2] |
汪春昌, 赵撼宇, 伯德福. 一种表征绝缘材料性能失效的方法[J]. 大学物理, 2022, 41(12): 36-. |
[3] |
曹小鸽, 杨杨. 平行板电容器的尺寸效应[J]. 大学物理, 2021, 40(3): 8-11. |
[4] |
宋玲玲, 黄 文. 课程思政在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J]. 大学物理, 2021, 40(11): 36-. |
[5] |
殷 勇, 王福谦. 带有对称垂直导体脊的平行板电容器内的电场及其电容量[J]. 大学物理, 2020, 39(03): 16-19. |
[6] |
钟锡华. 为提高大学物理教学的学术水平而努力[J]. 大学物理, 2018, 37(6): 1-6. |
[7] |
李儒颂,马红梅,徐 芹.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交流电桥测法研究[J]. 大学物理, 2016, 35(7): 42-46. |
[8] |
江俊勤. 充电圆平行板电容器的电磁场分布[J]. 大学物理, 2016, 35(2): 21-21. |
[9] |
赵林明 刘影 刘博 宋辉武 赵曰峰 刘宏刚. 非平行板电容器电容计算的修正[J]. 大学物理, 2014, 33(7): 17-17. |
[10] |
骆超艺. 移动导体和电介质情况下的静电能公式推导[J]. 大学物理, 2014, 33(5): 13-13. |
[11] |
王福谦. 极板带有直缝隙的平行板电容器[J]. 大学物理, 2013, 32(2): 18-18. |
[12] |
万步勇 张小松 冯庆. 非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边缘效应研究[J]. 大学物理, 2012, 31(7): 9-9. |
[13] |
郑民伟. 非平行板电容器电场和电容的进一步计算[J]. 大学物理, 2010, 29(12): 10-10. |
[14] |
李建青 马争争 田旭. 非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和电场的两种计算方法之讨论[J]. 大学物理, 2008, 27(8): 21-21. |
[15] |
易正湘. 也谈理想平行板电容器充电过程的能量传输问题[J]. 大学物理, 2007, 26(2): 1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