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丽明 周云松 郑鹉. 二次谐波产生过程中准相位匹配条件的研究[J]. 大学物理, 2011, 30(7): 23-23. |
[2] |
秦克诚. 邮票上的物理学史——现代光学[J]. 大学物理, 2004, 23(7): 61-61. |
[3] |
李平. Cantor型分形光栅的夫琅禾费衍射特性研究[J]. 大学物理, 2002, 21(11): 11-11. |
[4] |
周军 苏桂英 支前飞 . 偏振迈克耳孙干涉仪(POLMINT)及其在光学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物理, 2001, 20(6): 37-37. |
[5] |
陈家森. 应用重视对低年级学生的智能培养[J]. 大学物理, 1999, 18(1): 44-44. |
[6] |
沈元华 刘磊. 普物光学教学中引进现代内容的实践和体会[J]. 大学物理, 1998, 17(11): 30-30. |
[7] |
何雪华. 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几个例子[J]. 大学物理, 1986, 1(5): 6-6. |
[8] |
钟钖华[];潘维济[]. 基础光学的格调与风采[J]. 大学物理, 1986, 1(11): 4-4. |
[9] |
吴美娟. 杨氏双缝干涉远场中的能流密度分布[J]. 大学物理, 1985, 1(5): 4-4. |
[10] |
劳浦东;徐永晨;项珍娣. 非线性光学相位匹配的实验考虑[J]. 大学物理, 1985, 1(2): 25-25. |
[11] |
潘维济. 光学课中的测不准原理[J]. 大学物理, 1982, 1(8): 10-10. |
[12] |
陈熙谋. 薄膜干涉的定域问题[J]. 大学物理, 1982, 1(6): 4-4. |
[13] |
黄缙;张希文. 全息照相装置的几点改进[J]. 大学物理, 1982, 1(10): 25-25. |
[14] |
郭永康. 关于两独立光源及一光源两部分发出的光波之干涉[J]. 大学物理, 1982, 1(10):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