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培锋. 如何在“电动力学”课程中统一描述光的传输模型[J]. 大学物理, 2022, 41(4): 7-. |
[2] |
贾嘉琪, 黄 振, 许清滢, 吴青林. 从波动光学角度解析彩虹[J]. 大学物理, 2021, 40(11): 69-. |
[3] |
李均, 钱程屹, 马墨南, 袁承勋, 孟庆鑫, 田浩, 王晓鸥, 张宇, 霍雷. 大学物理中波动问题的关键点分析[J]. 大学物理, 2020, 39(9): 9-16. |
[4] |
曹卫军[] 赖康荣[]. 基于Origin的波动光学实验仿真[J]. 大学物理, 2015, 34(1): 49-49. |
[5] |
苗元秀 翟荟. 稀薄原子气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近期研究进展简介[J]. 大学物理, 2003, 22(9): 3-3. |
[6] |
蔡履中. 菲涅耳衍射与夫琅禾费衍射公式对自由传播问题的自洽性[J]. 大学物理, 2002, 21(10): 3-3. |
[7] |
刘丽敏 李长江. 透明片投影法在波动光学演示数学中的一些应用[J]. 大学物理, 1994, 13(9): 31-31. |
[8] |
常利. 简谐振动的位相[J]. 大学物理, 1988, 1(9): 38-38. |
[9] |
黄湘友. 光的多普勒效应讨论[J]. 大学物理, 1988, 1(2): 21-21. |
[10] |
潘维济. 光学一题[J]. 大学物理, 1988, 1(2): 9-9. |
[11] |
曹国荣. 单次反射检验椭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J]. 大学物理, 1988, 1(12): 17-17. |
[12] |
金太乙. 干涉比较法验证圆孔夫琅和费衍射暗环处存在位相π突变[J]. 大学物理, 1988, 1(11): 30-30. |
[13] |
盛拱北. 关于光波的复指数表示[J]. 大学物理, 1987, 1(6): 14-14. |
[14] |
吴百诗. 关于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J]. 大学物理, 1987, 1(2): 44-44. |
[15] |
万立德;许克彬;边少平;许焕芝. 双束偏振光的干涉[J]. 大学物理, 1987, 1(12): 3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