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盖磊. 基于外腔面发射激光器的激光原理与技术实验研究[J]. 大学物理, 2022, 41(8): 42-. |
[2] |
白占武, 阎占元. 氦原子能级的变分微扰计算[J]. 大学物理, 2021, 40(01): 21-23. |
[3] |
赵丽娟. 从玻尔假说到发光原理
[J]. 大学物理, 2020, 39(01): 5-8. |
[4] |
孙云[] 唐绪兵[] 黄时中[]. 氦原子高激发态的塞曼效应[J]. 大学物理, 2010, 29(4): 15-15. |
[5] |
马洪良. 原子光谱中同位素位移和超精细结构分裂[J]. 大学物理, 2004, 23(11): 48-48. |
[6] |
朱慧霞. 锂原子低激发态能量的精细结构[J]. 大学物理, 2003, 22(4): 19-19. |
[7] |
苏燕飞. 互补变分原理及其在微扰理论近似中的应用[J]. 大学物理, 2002, 21(9): 22-22. |
[8] |
朱慧霞. 氦原子低激发态的精细结构[J]. 大学物理, 2002, 21(3): 28-28. |
[9] |
刘战存 张国英. 迈克耳孙对光学精密仪器及光谱学的研究[J]. 大学物理, 2002, 21(10): 24-24. |
[10] |
黄时中[] 阮图南[]. 氦原子低激发态能量的变分计算[J]. 大学物理, 2001, 20(3): 3-3. |
[11] |
蒋红 杨晓龙. 电子的交换作用对激发态能量的影响[J]. 大学物理, 2000, 19(9): 1-1. |
[12] |
梅遂生. 激光技术的40年[J]. 大学物理, 2000, 19(7): 3-3. |
[13] |
秦克诚. 邮票上的物理学史——光谱学的建立[J]. 大学物理, 1999, 18(9): 47-47. |
[14] |
曹肇基. 组合原则回溯[J]. 大学物理, 1998, 17(9): 29-29. |
[15] |
潘念东. 激发态的能量宽度[J]. 大学物理, 1997, 16(6): 4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