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钟锡华. 为提高大学物理教学的学术水平而努力[J]. 大学物理, 2018, 37(6): 1-6. |
[2] |
迟源. 从斯梯芬链到麦克斯韦妖——浅谈物理学中的思想实验[J]. 大学物理, 2004, 23(4): 55-55. |
[3] |
谢宜臣[] 潘维济[]. 普物实验物理思想浅析[J]. 大学物理, 1998, 17(12): 20-20. |
[4] |
何宝鹏 贾兆平. 磁致冷技术[J]. 大学物理, 1991, 10(11): 43-43. |
[5] |
叶禹卿. 压强和温度的微观实质[J]. 大学物理, 1988, 1(8): 44-44. |
[6] |
张小溪. 普通物理学教材中刚体定轴转动定律不宜写为矢量形式[J]. 大学物理, 1988, 1(5): 21-21. |
[7] |
O Gron[];K Voyenli[];张跃[]. 转动导体中的电荷分布[J]. 大学物理, 1988, 1(4): 9-9. |
[8] |
. 阿佛伽德罗常数和它的测定[J]. 大学物理, 1988, 1(3): 25-25. |
[9] |
白建忠;熊巍. 关于偏振片选择消光机理的讨论[J]. 大学物理, 1988, 1(2): 24-24. |
[10] |
郑庆璋. 试论基础物理必须实行直观教学[J]. 大学物理, 1988, 1(2): 31-31. |
[11] |
何捷[];阿布力米提[];买买提江[]. 用抵偿法测量互感[J]. 大学物理, 1987, 1(12): 30-30. |
[12] |
张宝福;王璞. 关于“电风”机理的探讨[J]. 大学物理, 1986, 1(11): 21-21. |
[13] |
王循理;黄孝培. 绝热磁化致冷的可能性[J]. 大学物理, 1986, 1(11): 15-15. |
[14] |
邹延肃;胡南琦. 我国古代物理学发展史教学研究的初步总结──评《物理学史讲义(中国古代部分)》[J]. 大学物理, 1985, 1(7): 33-33. |
[15] |
林木欣. 核磁共振的发现(上)[J]. 大学物理, 1984, 1(1): 2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