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姜雨婧, 陆建隆. 沃尔顿:从实验家到大先生[J]. 大学物理, 2022, 41(8): 52-. |
[2] |
马荣, 李斌, 王璐. 学科前沿融入固体物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大学物理, 2022, 41(6): 11-. |
[3] |
张艳, 杨庆余. 爱因斯坦与普朗克纪念光电效应获奖100周年[J]. 大学物理, 2022, 41(5): 35-. |
[4] |
胡永云. 气候系统和全球变暖
———解读 2021 年诺贝尔物理奖[J]. 大学物理, 2022, 41(2): 1-. |
[5] |
黄桂芹. 二维材料的前沿进展在固体物理教学中的渗透[J]. 大学物理, 2021, 40(9): 1-. |
[6] |
江 萍, 杨华军, 蔡杨伟男, 邬劭轶, 秦 琰. 光学仿真设计与挑战性创新训练教学方法研讨[J]. 大学物理, 2021, 40(9): 42-. |
[7] |
郭星原, 刘 凡, 陈姝君. 电子关联效应在固体物理教学中的意义探讨[J]. 大学物理, 2021, 40(8): 11-. |
[8] |
张晓磊, 张 乐, 张钰伊, 卞亚杰, 尹亚玲. “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论”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 大学物理, 2021, 40(4): 40-44. |
[9] |
王若鹏. 由光制成的工具———201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介绍[J]. 大学物理, 2019, 38(2): 1-4. |
[10] |
郑洪. 费恩曼先生的另一面[J]. 大学物理, 2018, 37(5): 5-6. |
[11] |
郭星原,李萍. “固体物理基础”教学方法研究[J]. 大学物理, 2018, 37(11): 28-31. |
[12] |
曹振鑫,宁长春,汪亚平,张辉杰. “旋转”在物理学实验中的运用及作用
[J]. 大学物理, 2017, 36(7): 59-61. |
[13] |
宁长春,汪亚平,张辉杰,周毅. 对奥托·斯特恩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物理学家[J]. 大学物理, 2017, 36(5): 47-52. |
[14] |
宁长春,陈天禄,汪亚平,胡海冰. 将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学的实践方法研究[J]. 大学物理, 2017, 36(4): 40-45. |
[15] |
施郁. 拓扑改变凝聚态物理 —201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J]. 大学物理, 2017, 36(2): 47-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