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崇伊[] 朱琴[]. 多方过程的定义及其和准静态过程的关系[J]. 大学物理, 2006, 25(2): 13-13. |
[2] |
何晓晓 邵鹏 钱广锐 苏为宁 于瑶. 对测量气体热导率实验中压强影响的分析[J]. 大学物理, 2005, 24(9): 61-61. |
[3] |
高炳坤. 理想气体与范氏气体在任意准静态过程中的摩尔热容[J]. 大学物理, 2004, 23(3): 25-25. |
[4] |
邓卫娟. 与电象有关的互作用力及其所作功和互能[J]. 大学物理, 2004, 23(11): 30-30. |
[5] |
袁在中. 理想气体准静态过程的研究[J]. 大学物理, 1994, 13(8): 5-5. |
[6] |
于芳. 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几个问题[J]. 大学物理, 1988, 1(9): 40-40. |
[7] |
崔世治. 试析热力学恒等式的含义[J]. 大学物理, 1988, 1(2): 1-1. |
[8] |
. 关于理想气体任意准静态过程吸热、放热问题的来稿综述[J]. 大学物理, 1988, 1(10): 16-16. |
[9] |
刑同海. 关于大气冲入小匣外功的计算[J]. 大学物理, 1987, 1(7): 48-48. |
[10] |
郑久仁. 吉布斯佯谬的热力学解决[J]. 大学物理, 1987, 1(3): 1-1. |
[11] |
李鸿寅. 理想气体任意准静态过程吸放热研究[J]. 大学物理, 1987, 1(1): 17-17. |
[12] |
傅志强. 杜隆-珀替定律的适用条件[J]. 大学物理, 1986, 1(8): 26-26. |
[13] |
陆瑞正. 用“弛豫时间”讲解“准静态过程”[J]. 大学物理, 1986, 1(10): 26-26. |
[14] |
游佩林.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中弛豫时间定义与数量级[J]. 大学物理, 1986, 1(10): 19-19. |
[15] |
蔡伯濂. 怎样学习热力学(第三讲)[J]. 大学物理, 1986, 1(1): 3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