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培锋. 如何在“电动力学”课程中统一描述光的传输模型[J]. 大学物理, 2022, 41(4): 7-. |
[2] |
吕广宏, 梁林云, 姜 寅, 周洪波, 胡 地, 竺礼华, 耿立升, 满兴坤, 李 博, 周 苗, 张玉洁, 刘利民, 金 硕, 宋春艳, 张 颖, 舒小林.
计算物理课程的本研协同建设
[J]. 大学物理, 2022, 41(1): 1-. |
[3] |
江 萍, 杨华军, 蔡杨伟男, 秦 琰, 邬劭轶. 研究生光学仿真实践教学与科学探索能力培养[J]. 大学物理, 2021, 40(8): 50-. |
[4] |
张昌莘. 工程教育观下大学物理理论和实验课程改革的探讨[J]. 大学物理, 2020, 39(07): 45-48. |
[5] |
金康, 王晓辉, 贺庆丽, 郑新亮. 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对本科生不同方面能力的提升作用[J]. 大学物理, 2020, 39(06): 59-64. |
[6] |
赵凯华. 费恩曼参与调查挑战者号失事[J]. 大学物理, 2018, 37(5): 1-4. |
[7] |
张凤琴,王 丹,林晓珑. 构建大学物理低年级本科生研究与创新实践能力培育平台研究[J]. 大学物理, 2016, 35(9): 46-49. |
[8] |
钟锡华. 论波前光学———2015 全国高校光学教学暨学术研讨会上报告[J]. 大学物理, 2016, 35(6): 1-4. |
[9] |
. 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光学教学暨学术研讨会纪要[J]. 大学物理, 2016, 35(1): 64-64. |
[10] |
黄萌. 老爸还在给大一学生上大课——记我的父亲黄祖洽教授[J]. 大学物理, 2015, 34(2): 13-13. |
[11] |
肖井华 杨胡江 李海红. 探索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融合,促进教研相长[J]. 大学物理, 2014, 33(6): 33-33. |
[12] |
郭松青 宋庆功 郭艳蕊. 基于为深化物理教学改革的调研结果的研究[J]. 大学物理, 2013, 32(12): 49-49. |
[13] |
胡海云 刘兆龙 宋克辉 王菲 缪劲松 苟秉聪. 面向卓越理工人才培养,建设大学物理精品课程[J]. 大学物理, 2013, 32(12): 46-46. |
[14] |
杨鑫 林晓珑 何春凤 冯毅. 电阻传感器物理原理验证及应用设计性实验研究[J]. 大学物理, 2013, 32(11): 33-33. |
[15] |
尹晓冬 周金蕊. 胡乾善对物理学和中国教育的贡献[J]. 大学物理, 2012, 31(9): 3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