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颖,常春蕊,魏环,谷建生. 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以及纠缠现象的一个实验验证[J]. 大学物理, 2018, 37(7): 5-7. |
[2] |
张立彬[] 涂成厚[]. 中外量子力学教材经典知识点的区别与思考[J]. 大学物理, 2013, 32(4): 38-38. |
[3] |
顾学文 张立云 郭贺 李唐宁. 关于大学物理中“不确定原理”一节内容不同讲法的比较和建议[J]. 大学物理, 2012, 31(3): 24-24. |
[4] |
倪致样. 《近代物理学中重大发现的再探索》连载⑩——波粒二象疑难及其认识[J]. 大学物理, 2011, 30(3): 62-62. |
[5] |
代波. 康普顿效应的进一步讨论[J]. 大学物理, 2010, 29(9): 30-30. |
[6] |
杨军[] 蒋开明[] 葛传楠[] 武文远[]. 康普顿效应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析[J]. 大学物理, 2009, 28(11): 25-25. |
[7] |
刘战存[] 张海滨[] 刘伟健[]. 威耳逊对云室的实验研究[J]. 大学物理, 2006, 25(8): 46-46. |
[8] |
喀兴林. 谈谈量子力学中的状态叠加原理[J]. 大学物理, 2006, 25(6): 1-1. |
[9] |
. 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物理学:量子理论(一)[J]. 大学物理, 2006, 25(1): 4-4. |
[10] |
件和庄. 类比方法与光的本性的探索[J]. 大学物理, 2003, 22(10): 38-38. |
[11] |
秦克诚. 邮票上的物理学史——波粒二象性[J]. 大学物理, 2002, 21(2): 46-46. |
[12] |
董颖达 张桂墙. 康普顿效应反冲电子密度分布测量[J]. 大学物理, 1998, 17(9): 26-26. |
[13] |
赵向前 管寿沧. L.V.德布罗意及其对量子力学创建的贡献[J]. 大学物理, 1995, 14(10): 38-38. |
[14] |
曾心愉 裴文杰. 《量子力学》自学辅导之一—光的波粒二象性[J]. 大学物理, 1993, 12(9): 42-42. |
[15] |
陈宗蕴. 关于波粒二象性[J]. 大学物理, 1990, 9(6): 4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