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松年, 于允贤. 从物理学大师的失误中我们能获得的感悟和启迪是什么?[J]. 大学物理, 2023, 42(9): 31-. |
[2] |
张伶莉, 王晓鸥, 黄喜强, 刘志国, 曹永印, 王先杰. 以科学认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探索——以光的偏振为例[J]. 大学物理, 2023, 42(3): 33-. |
[3] |
卢明峰. 为什么近代科学诞生在西方 ——纪念《天体运行论》出版480周年[J]. 大学物理, 2023, 42(12): 46-. |
[4] |
刘超卓. 玻尔研究的大家——戈革先生百年诞辰纪念[J]. 大学物理, 2022, 41(9): 32-. |
[5] |
陈培锋. 如何在“电动力学”课程中统一描述光的传输模型[J]. 大学物理, 2022, 41(4): 7-. |
[6] |
胡响明. 电动力学四个“识”的教学实践[J]. 大学物理, 2022, 41(10): 4-. |
[7] |
江 萍, 杨华军, 蔡杨伟男, 秦 琰, 邬劭轶. 研究生光学仿真实践教学与科学探索能力培养[J]. 大学物理, 2021, 40(8): 50-. |
[8] |
王振林. “电动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 大学物理, 2021, 40(6): 53-. |
[9] |
高绮妮, 郭政鑫, 邓浩仪, 欧阳敏. 光学萌芽时期的科学思维与中西文明对比[J]. 大学物理, 2021, 40(01): 80-84. |
[10] |
欧阳敏, 王金东.
光学史通识课程的设计
[J]. 大学物理, 2020, 39(10): 67-71. |
[11] |
桑蕊蕊, 张雄, 张皓晶, 李肖, 王碧鸿. 一种验证动量定理成立的简易实验[J]. 大学物理, 2019, 38(6): 33-. |
[12] |
王竞. 20世纪上半叶南京大学物理学科的科学贡献[J]. 大学物理, 2019, 38(3): 36-. |
[13] |
杨庆余,彭长德. 詹姆斯·霍普伍德·金斯———学术研究与教学研究完美结合的典范
[J]. 大学物理, 2018, 37(9): 41-45. |
[14] |
于淑云,刘建强. 山东大学开设文科物理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 大学物理, 2018, 37(8): 44-46. |
[15] |
李川勇、宋峰、王慧田、余华、陈靖、陈宗强、刘丽飒. 贯通大中学物理综合能力培养的物理学术竞赛教学模式[J]. 大学物理, 2018, 37(6): 4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