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芸赫, 马宇翰, 孙昌璞. 物理教育期刊对科研原始创新的推动[J]. 大学物理, 2022, 41(6): 1-. |
[2] |
吕广宏, 梁林云, 姜 寅, 周洪波, 胡 地, 竺礼华, 耿立升, 满兴坤, 李 博, 周 苗, 张玉洁, 刘利民, 金 硕, 宋春艳, 张 颖, 舒小林.
计算物理课程的本研协同建设
[J]. 大学物理, 2022, 41(1): 1-. |
[3] |
丁鄂江. 我的导师黄祖洽先生[J]. 大学物理, 2015, 34(2): 9-9. |
[4] |
梁灿彬[] 曹周键[]. 《从零学相对论》连载(27)[J]. 大学物理, 2014, 33(9): 62-62. |
[5] |
马世红 汪人甫. 国内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历史回顾——从“虞福春教授的一封贺信”谈起[J]. 大学物理, 2014, 33(7): 35-35. |
[6] |
高健. 推荐一本好书——《物理学中的群论》[J]. 大学物理, 2013, 32(7): 59-59. |
[7] |
张红英[] 卞维豪[]. 信息技术与天体物理研究生课程整合——以“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课程为例[J]. 大学物理, 2013, 32(6): 52-52. |
[8] |
张立彬[] 张功[] 杨祖念[]. 美国大学物理学分层次教学研究[J]. 大学物理, 2012, 31(6): 50-50. |
[9] |
黄林 段传喜. 采用光栅光谱仪测量氮气分子的双原子分子光谱实验[J]. 大学物理, 2012, 31(2): 42-42. |
[10] |
张立彬[] 李广平[]. 美国一流大学文科物理经典教材的特色与启示[J]. 大学物理, 2011, 30(5): 50-50. |
[11] |
苏亚凤 徐忠锋. 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特点浅谈我国大学物理教学改革[J]. 大学物理, 2011, 30(10): 48-48. |
[12] |
刘海霞 苗洪利 盖磊.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大学物理, 2010, 29(4): 55-55. |
[13] |
杨金文. X射线在近代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 大学物理, 2010, 29(12): 39-39. |
[14] |
凌瑞良. 中国物理学前辈——胡刚复[J]. 大学物理, 2009, 28(4): 43-43. |
[15] |
刘亚俊 王黎明 覃孟扬. 科学家之路:从博士研究生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J]. 大学物理, 2008, 27(7): 3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