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立本 雷建飞 郝世明 陈庆东 巩晓阳 李新忠. 从气体吸附率看范德瓦耳斯气体模型的局限性[J]. 大学物理, 2014, 33(8): 6-6. |
[2] |
张酣. 无尽的探索——写在超导电性发现100周年[J]. 大学物理, 2011, 30(1): 1-1. |
[3] |
赵继军 陈岗. 超导BCS理论的建立[J]. 大学物理, 2007, 26(9): 46-46. |
[4] |
郑容森 [] 谭惠丽 [] 秦继民 []. 二维伊辛模型相变临界现象的元胞自动机模拟[J]. 大学物理, 2005, 24(11): 10-10. |
[5] |
秦克诚. 邮票上的物理学史——低温物理学[J]. 大学物理, 2004, 23(4): 64-64. |
[6] |
苏国珍 陈丽璇.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相变特征[J]. 大学物理, 2003, 22(8): 8-8. |
[7] |
严子浚. 普遍色散关系下的热波长[J]. 大学物理, 2001, 20(12): 3-3. |
[8] |
周玲 王文春. 高温超导机制研究状况[J]. 大学物理, 1999, 18(4): 29-29. |
[9] |
严子浚 陈丽璇.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临界温度的估算[J]. 大学物理, 1999, 18(3): 34-34. |
[10] |
谢秉川. 凝聚玻色气体在临界温度下发生的相变是一种三级相变[J]. 大学物理, 1998, 17(2): 9-9. |
[11] |
刘兆龙. “库柏对”的诞生[J]. 大学物理, 1997, 16(5): 26-26. |
[12] |
缪胜清. BE凝聚临界温度TC的一个普遍表示式[J]. 大学物理, 1993, 12(12): 13-13. |
[13] |
柳涛 余正. 超导临界特性及演示[J]. 大学物理, 1993, 12(10): 28-28. |
[14] |
. 磁超导体[J]. 大学物理, 1984, 1(10): 2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