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崔丽玲, 廖湘萍, 张国华, 张丹, 肖金. “一体两核四结合”的“原子物理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物理, 2023, 42(1): 42-. |
[2] |
孙振东, 田玉峰. 磁超精细相互作用引起的原子能级分裂及能级图[J]. 大学物理, 2020, 39(05): 4-9. |
[3] |
王建伟. 碱金属原子价电子轨道贯穿概率的估算[J]. 大学物理, 2014, 33(5): 18-18. |
[4] |
陈阳 李庆康 何香涛. 原子物理教学中的天文学问题[J]. 大学物理, 2013, 32(6): 35-35. |
[5] |
李重石[] 李向东[] 汤建钢[] 李勇[]. 碱金属原子和类氢离子束缚态能级的解析解[J]. 大学物理, 2012, 31(2): 21-21. |
[6] |
焦铮[] 马堃[] 黄时中[]. 基于Mathematica软件下等效电子光谱项的推求[J]. 大学物理, 2010, 29(1): 48-48. |
[7] |
杜戈果. 铥离子(Tm^3+)能级标注浅议[J]. 大学物理, 2007, 26(12): 26-26. |
[8] |
陈华锋 许永强 周卫东 张为俊. 基于C++编程确定同科电子体系的光谱项[J]. 大学物理, 2007, 26(10): 31-31. |
[9] |
尹真 许永强. 用“删除法则”求3个同科电子的光谱项[J]. 大学物理, 2004, 23(7): 35-35. |
[10] |
郭建军 杨继先 杜泉. 范德瓦耳斯系数的理论计算[J]. 大学物理, 2003, 22(4): 10-10. |
[11] |
王守国 章林 宋洪晓 丁杰敏 . 电子发现中的创新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大学物理, 2001, 20(7): 36-36. |
[12] |
高政祥. 原子物理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J]. 大学物理, 2001, 20(4): 34-34. |
[13] |
高政祥. 原子物理学中如何介绍量子理论的讨论[J]. 大学物理, 2001, 20(10): 18-18. |
[14] |
宋桂莲 牟洪臣. 原子物理学(或近代物理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CAI)课件简介[J]. 大学物理, 2000, 19(6): 40-40. |
[15] |
曹肇基. 组合原则回溯[J]. 大学物理, 1998, 17(9): 2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