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锦, 张孟, 罗锻斌. 金属线膨胀系数模拟计算与实验[J]. 大学物理, 2020, 39(9): 53-58. |
[2] |
代丛岭, 荣振宇, 杨伊凡, 蒋伊麦, 韩玉晶. 一种基于F-P 标准具的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方法[J]. 大学物理, 2020, 39(02): 62-65. |
[3] |
李儒颂,马红梅,徐 芹.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交流电桥测法研究[J]. 大学物理, 2016, 35(7): 42-46. |
[4] |
王伟 汪涛 郑雪丽. 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法测量热膨胀系数[J]. 大学物理, 2015, 34(1): 41-41. |
[5] |
杨志万. 狭义相对论范畴内对“加速度是否影响钟慢效应”的讨论[J]. 大学物理, 2014, 33(2): 39-39. |
[6] |
缪卓君[] 王新生[] 徐美华[]. 用光学干涉法测量材料的高温线膨胀系数[J]. 大学物理, 2011, 30(10): 57-57. |
[7] |
许浩瀚. 干涉法测量液体膨胀系数的讨论[J]. 大学物理, 2009, 28(9): 39-39. |
[8] |
程湘爱 曹慧 等. Grueneisen关系式的简单推导[J]. 大学物理, 2001, 20(4): 17-17. |
[9] |
谢名春. 三人热力学偏导数│эU/эn│S.V,│эH/эn│S,p和│эF/эn│T.V等于系[J]. 大学物理, 2000, 19(11): 14-14. |
[10] |
冯仁选 刘海祯. 关于热膨胀佯谬[J]. 大学物理, 1995, 14(12): 15-15. |
[11] |
薛凯. 传感器与微机相结合测量固体的热膨胀系数[J]. 大学物理, 1994, 13(3): 33-33. |
[12] |
于芳. 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几个问题[J]. 大学物理, 1988, 1(9): 40-40. |
[13] |
马振良. 关于热力学基本议程适用条件的教法建议[J]. 大学物理, 1987, 1(2): 47-47. |
[14] |
蔡伯濂. 怎样学习热力学(第三讲)[J]. 大学物理, 1986, 1(1): 39-39. |
[15] |
唐军平. 解方程时的物理考虑[J]. 大学物理, 1983, 1(6): 2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