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世红 汪人甫. 国内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历史回顾——从“虞福春教授的一封贺信”谈起[J]. 大学物理, 2014, 33(7): 35-35. |
[2] |
黄林 段传喜. 采用光栅光谱仪测量氮气分子的双原子分子光谱实验[J]. 大学物理, 2012, 31(2): 42-42. |
[3] |
刘海霞 苗洪利 盖磊.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大学物理, 2010, 29(4): 55-55. |
[4] |
杨金文. X射线在近代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 大学物理, 2010, 29(12): 39-39. |
[5] |
余娟平. 介绍两种新出的实验教材[J]. 大学物理, 2008, 27(2): 58-58. |
[6] |
马兴坤 陈宜保 刘梦林. 真空的获得与测量[J]. 大学物理, 2002, 21(8): 36-36. |
[7] |
周文远 刘艳格 田建国 高立模. 教学用自组式傅里叶变换光谱仪[J]. 大学物理, 2002, 21(10): 18-18. |
[8] |
吴奕初 熊正烨 等. 浅谈磁共振系列实验教学[J]. 大学物理, 2000, 19(10): 35-35. |
[9] |
朱一鸣;丁方;宋小龙. 《超声探伤》实验设计[J]. 大学物理, 1986, 1(2): 24-24. |
[10] |
曹贤康. 近代物理实验中的付里叶变换[J]. 大学物理, 1985, 1(9): 34-34. |
[11] |
. 1984年全国高师院校近代物理实验教学教材讨论会简讯[J]. 大学物理, 1985, 1(6): 20-20. |
[12] |
申世璋. 模拟电子计算机实验[J]. 大学物理, 1984, 1(2): 28-28. |
[13] |
刘汉朋. 单光子计数法[J]. 大学物理, 1984, 1(1): 33-33. |
[14] |
刘复汉;范承善;李白云. 夫兰克-赫兹实验的改革及其教学效果[J]. 大学物理, 1983, 1(2): 26-26. |
[15] |
郗迈. 由塞曼效应实验确定原子能级的量子数和g因子值[J]. 大学物理, 1983, 1(11): 2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