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艳, 杨庆余. 爱因斯坦与普朗克纪念光电效应获奖100周年[J]. 大学物理, 2022, 41(5): 35-. |
[2] |
张晓磊, 张 乐, 张钰伊, 卞亚杰, 尹亚玲. “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论”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 大学物理, 2021, 40(4): 40-44. |
[3] |
郑洪. 费恩曼先生的另一面[J]. 大学物理, 2018, 37(5): 5-6. |
[4] |
曹振鑫,宁长春,汪亚平,张辉杰. “旋转”在物理学实验中的运用及作用
[J]. 大学物理, 2017, 36(7): 59-61. |
[5] |
宁长春,汪亚平,张辉杰,周毅. 对奥托·斯特恩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物理学家[J]. 大学物理, 2017, 36(5): 47-52. |
[6] |
宁长春,陈天禄,汪亚平,胡海冰. 将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学的实践方法研究[J]. 大学物理, 2017, 36(4): 40-45. |
[7] |
宁长春,陈 熹,索郎桑姆,汪亚平,单增罗布. 将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育的一种应用方法[J]. 大学物理, 2016, 35(5): 41-45. |
[8] |
周顺[;]. 中微子振荡与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J]. 大学物理, 2016, 35(2): 1-1. |
[9] |
赵凯华. 中国物理教育从无到有并达到国际水平的历程( 下)[J]. 大学物理, 2016, 35(12): 48-53. |
[10] |
厚宇德. 秦克诚教授与增订版《邮票上的物理学史》[J]. 大学物理, 2015, 34(8): 62-62. |
[11] |
杨增汪[] 杨庆余[]. 洛克菲勒基金会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J]. 大学物理, 2015, 34(4): 52-52. |
[12] |
. 封面说明[J]. 大学物理, 2015, 34(1): 61-61. |
[13] |
杨光[] 赵锋[] 吕增建[] 王程[]. “引力透镜”概念起源考[J]. 大学物理, 2014, 33(9): 38-38. |
[14] |
白欣 王洪见. 由七位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引发的一些思考[J]. 大学物理, 2012, 31(7): 43-43. |
[15] |
厚宇德[] 吕增建[] 黄晓东[]. 技术视角下的诺贝尔物理学奖[J]. 大学物理, 2012, 31(6): 4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