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健平.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J]. 大学物理, 2022, 41(4): 32-. |
[2] |
. 全国大学物理教学研讨会暨《大学物理》第九届编委扩大会议通知[J]. 大学物理, 2013, 32(1): 3-3. |
[3] |
秦克诚. 潮平两岸近,风正一帆轻——记大陆退休高校物理教师对台湾的访问[J]. 大学物理, 2010, 29(6): 49-49. |
[4] |
杨建邺. 一本值得向大学物理教师推荐的物理学史书籍——《原子论的历史和现状》读后[J]. 大学物理, 2008, 27(5): 52-52. |
[5] |
胡守信. 改变单一培训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J]. 大学物理, 2002, 21(7): 39-39. |
[6] |
项红专. 物理教师应追求的度[J]. 大学物理, 2001, 20(9): 42-42. |
[7] |
刘炳升 陶洪.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自制教具》学习建议(二)[J]. 大学物理, 2001, 20(3): 43-43. |
[8] |
张锡年. 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物理学与现代家庭生活》介绍[J]. 大学物理, 2001, 20(1): 38-38. |
[9] |
乔际平. 素质教育与物理教学[J]. 大学物理, 2000, 19(8): 38-38. |
[10] |
叶禹卿. 把握教学内容 做好教学工作——如何使用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教材《液体和[J]. 大学物理, 2000, 19(10): 41-41. |
[11] |
叶禹卿. 压强和温度的微观实质[J]. 大学物理, 1988, 1(8): 44-44. |
[12] |
华文. 简讯[J]. 大学物理, 1988, 1(5): 15-15. |
[13] |
. 开辟新栏目预告[J]. 大学物理, 1988, 1(4): 4-4. |
[14] |
卢圣治. 献给有志自学理论力学的人们──介绍理论力学及其学习方法[J]. 大学物理, 1988, 1(2): 36-36. |
[15] |
皮名嘉;杨学栋. 从实践中看工科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的评估[J]. 大学物理, 1987, 1(5): 3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