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慧琴. 光学器件设计与大学生科研训练实践[J]. 大学物理, 2022, 41(5): 30-. |
[2] |
张晓磊, 张 乐, 张钰伊, 卞亚杰, 尹亚玲. “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论”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 大学物理, 2021, 40(4): 40-44. |
[3] |
魏慧玲, 马春旺, 毋琪雯, 史亚婕. 国内物理类和理工专业大学生创新成果分析———以2010 年来《大学物理》大学生园地栏目刊文为例[J]. 大学物理, 2020, 39(01): 61-65. |
[4] |
尹教建, 徐志杰, 张亚萍, 李书光, 郭雅慧. 普通物理实验全程式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J]. 大学物理, 2019, 38(3): 46-. |
[5] |
何文森,杨华军,蔡杨伟男,江萍,何书航,柯莎莎,秦琰. 光学仿真设计实践能力培养训练的思考与探索[J]. 大学物理, 2018, 37(7): 47-5. |
[6] |
郑洪. 费恩曼先生的另一面[J]. 大学物理, 2018, 37(5): 5-6. |
[7] |
曹振鑫,宁长春,汪亚平,张辉杰. “旋转”在物理学实验中的运用及作用
[J]. 大学物理, 2017, 36(7): 59-61. |
[8] |
宁长春,汪亚平,张辉杰,周毅. 对奥托·斯特恩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物理学家[J]. 大学物理, 2017, 36(5): 47-52. |
[9] |
宁长春,陈天禄,汪亚平,胡海冰. 将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学的实践方法研究[J]. 大学物理, 2017, 36(4): 40-45. |
[10] |
宁长春,陈 熹,索郎桑姆,汪亚平,单增罗布. 将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育的一种应用方法[J]. 大学物理, 2016, 35(5): 41-45. |
[11] |
杨光[] 赵锋[] 吕增建[] 王程[]. “引力透镜”概念起源考[J]. 大学物理, 2014, 33(9): 38-38. |
[12] |
张丙开 李京颍 倪致祥. 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典型案例[J]. 大学物理, 2014, 33(11): 44-44. |
[13] |
张映辉. 构建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J]. 大学物理, 2013, 32(12): 43-43. |
[14] |
胡海云 刘兆龙 宋克辉 王菲 缪劲松 苟秉聪. 面向卓越理工人才培养,建设大学物理精品课程[J]. 大学物理, 2013, 32(12): 46-46. |
[15] |
刘兆龙 胡海云. 准晶的发现[J]. 大学物理, 2011, 30(7): 3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