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韦刚, 涂真珍, 史学军, 刘芫健. 巧用“虚短”和“虚断”分析电路谐振[J]. 大学物理, 2023, 42(7): 15-. |
[2] |
刘维慧, 代 坤, 李洪亮, 马瑞祥, 苗永平. 基于RLC 回路的傅里叶级数分解问题的分析与验证[J]. 大学物理, 2020, 39(10): 38-41. |
[3] |
王廷江. 关于分数阶RLα - Cβ 并联谐振品质因数Q 的讨论[J]. 大学物理, 2017, 36(8): 21-24. |
[4] |
陈难先. 电阻分联及其应用——电阻串并联的一个逆问题[J]. 大学物理, 2017, 36(2): 1-4. |
[5] |
王廷江. 关于分数阶RLα-Cβ 并联电路相频特性的讨论[J]. 大学物理, 2017, 36(12): 22-25. |
[6] |
陈杰;贺泽东;南楠. 方波电动势激励下的RLC串联电路共振特性研究[J]. 大学物理, 2016, 35(1): 28-28. |
[7] |
万连茂 韦立辛. 方波脉冲输入下LC串联电路瞬态分析[J]. 大学物理, 2015, 34(12): 34-34. |
[8] |
史祥蓉 杨绍华. 并联线圈的等效自感和电流分配问题的讨论[J]. 大学物理, 2010, 29(1): 31-31. |
[9] |
穆秀家 刘智新 陈军. 一种用数字示波器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方法[J]. 大学物理, 2009, 28(6): 18-18. |
[10] |
王璐 杨百瑞. “RLC串联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实验中电容系统误差的测量与修正[J]. 大学物理, 2008, 27(2): 48-48. |
[11] |
臧涛成. 多弹簧串联系统能量计算[J]. 大学物理, 2006, 25(7): 14-14. |
[12] |
李洪奇. 介观互感耦合阻尼LC并联电路的量子化能谱[J]. 大学物理, 2005, 24(8): 41-41. |
[13] |
. 介观串并联RLC电路的量子涨落[J]. 大学物理, 2005, 24(5): 16-16. |
[14] |
臧涛成. 非轻质弹簧串联系统能量分析[J]. 大学物理, 2005, 24(11): 20-20. |
[15] |
陈水生[] 郑富年[] 夏景峰[] 周小明[]. 关于RLC串联谐振曲线拐点分布规律的讨论[J]. 大学物理, 2002, 21(2): 2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