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引用检索
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历史回顾
收录情况
期刊订阅
论文撷英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微信公众号
当期目录
1997年 第1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7-01-20
高分辨电子显微学与电子衍射相结合的图像处理方法
李方华
1997, 16(1): 1-1.
摘要
(
861
)
PDF
(129KB) (
3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一种测定晶体结构的图像处理技术,它基于高分辨电子显微学与电子电子衍射的结合。文中给出了其方法的示意图。
平面波,球面波和柱面波间的表示
奚定平
1997, 16(1): 3-3.
摘要
(
1276
)
PDF
(172KB) (
9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讨论了平面波、球面波和柱面波之间的表示,并给出明确公式和计算实例。
n维理想玻色气体性质的普遍描述
孙长勇 李丽华
1997, 16(1): 5-5.
摘要
(
796
)
PDF
(239KB) (
9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给出了在T>Tc和T<Tc情况下能谱为ε=ap^s的n维简并理想玻色色体的内能、熵、状态程和热容量和普遍表达式。指出存在两种类型的玻以-爱因斯坦凝聚。
正则变换与二粒子耦合体系哈密顿量的对角化技术
逮怀新
1997, 16(1): 9-9.
摘要
(
629
)
PDF
(230KB) (
4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把耦合项为C(a^1a2^+a2^+a1)+D(a^+1a+2+a2a1)的Hamilton量写成超矩阵相乘的形式,通过正则变换使其对角化。
圆柱方势阱的解在造原子理论中的应用
赵永芳 井孝功
1997, 16(1): 13-13.
摘要
(
579
)
PDF
(187KB) (
3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圆柱方势阱计算了含有一个电子的类圆柱形原子的电子态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这个造原存在束缚态。
热传导的最小熵产生原理
王虎群 刘海祯
1997, 16(1): 16-16.
摘要
(
687
)
PDF
(184KB) (
5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指出某文献对热传导中的最小熵产生的误解,阐明热传导中最小熵产生原理的意义。
用柱面波函数展开法求解时谐电磁场
丁世荣
1997, 16(1): 18-18.
摘要
(
949
)
PDF
(185KB) (
10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于时谐电磁场,推导出矢势的柱面波孙数展开展。应用该展开式可计算电流分布区域外部和内部的时谱电磁场。给出了用文中公式求解时谱电磁场的具体例子。
高维空间各向同性谐振子的超径向阶梯算符
张文英
1997, 16(1): 21-21.
摘要
(
563
)
PDF
(292KB) (
4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因式分解法找出高维空间各向同性谐振子的超径向阶梯算符,给出归一化系数的一般公式,计算能量本征值和超径向本征函数。
双原子分子振动能级半量子化及量子理论的数值计算
张磬兰 王燕昌
1997, 16(1): 26-26.
摘要
(
1413
)
PDF
(192KB) (
12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半经典量子化理论和量子理论,分别采用Lennard-Jones势和Morse势,对双原子分子的振动能级给予了较为详细的数值计算。并将所得结果与部分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峄双原子分子的振动能级作了较为详细的 讨论。
布里渊区与倒格子原胞
李进 李光惠
1997, 16(1): 29-29.
摘要
(
996
)
PDF
(179KB) (
9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简单数学方法就体改立晶格和面心立是昌格证明了三维情况下布里渊区体等于倒格子原胞体积。同时提出证明高阶布里渊区与简约布 里渊区积相等的一种简捷方法。
用透明胶片演示李萨如图形
杭桂生 梁昆淼
1997, 16(1): 32-32.
摘要
(
696
)
PDF
(198KB) (
3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演示李萨如图形的简单方法,并对其原理作了论述。
科里奥利力的演示
侯如松
1997, 16(1): 34-34.
摘要
(
1217
)
PDF
(128KB) (
4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了一演示实验,能力便地对科里奥利力进行课堂演示。
第一例反粒子
潘炜
1997, 16(1): 35-35.
摘要
(
584
)
PDF
(147KB) (
4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正电子的发现和认识过程的再啧,阐述了第一倒反粒子假设在称性原理、Diirac空穴理论、物理真空及物质图象中的地位。
红外伪装遮障技术的物理基础
高君芳 南秀华
1997, 16(1): 37-37.
摘要
(
696
)
PDF
(197KB) (
6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能量 守恒定律和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出发,推导出红外伪装遮障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介绍了红外伪装障技术的发展前景。
从大一力学教学看学生素质培养
漆安慎 杜婵英
1997, 16(1): 40-40.
摘要
(
550
)
PDF
(287KB) (
4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物理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着眼点。本文从教材建设,为学生自我学习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关心理象关心实际等介绍了一年级力不这教学中加强素质培养的一些做法和体。
统计力学基本假设的教学更新
谭涛 李鹤龄
1997, 16(1): 44-44.
摘要
(
898
)
PDF
(192KB) (
10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如何简洁地引入熵和最大熵原理,以促进统计热力学教学体系的变革。
引出惯量椭球的一条途径
江少林 华保盈
1997, 16(1): 46-46.
摘要
(
833
)
PDF
(69KB) (
4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借助于标量场中等值面的概念引出惯量椭球。
一个关于大气压强的疑难问题及其解决
刘全慧 沈抗存
1997, 16(1): 47-47.
摘要
(
996
)
PDF
(126KB) (
4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解决一个涉及地球场中大气压强的疑难问题,说明了大气压强本质上是由大气分子热运动而产生的宏观效应。该压强小于由于大气重量所产生的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