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0-06-20
      
    著者文摘
    用伽利略变换审视牛顿力学
    高炳坤
    2010, 29(6):  1-1. 
    摘要 ( 705 )   PDF (228KB) ( 3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伽利略变换审视了牛顿力学的规律,发现有的规律遵从相对性原理,有的规律不遵从相对性原理.
    电磁学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陈秉乾 王稼军 张瑞明
    2010, 29(6):  3-3. 
    摘要 ( 800 )   PDF (309KB) ( 4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讨论了电磁学教学中的3个基本问题即非静电力与非静电场、电流的定义与分类以及有电介质时静电场场强的计算.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希望引起重视和讨论.
    诺莫图法在薄透镜和球面镜成像分析中的应用
    刘佳[] 徐平[;] 陈子瑜[] Jacques TABUTEAU[]
    2010, 29(6):  5-5. 
    摘要 ( 835 )   PDF (369KB) ( 3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满足近轴光线的条件下,可以利用成像公式和光路图法分析薄透镜或球面镜的物像关系,而本文介绍的这种诺莫图法,可以在直角坐标系上用坐标图示法分析薄透镜和球面镜的物像关系,不仅可以精确求得实物或虚物的成像位置,还可以判断出像的性质,具有简单、直观等特点,可以作为分析物像关系的一种补充手段.
    JC模型体系的几何相
    崔慧钗 闫学群
    2010, 29(6):  9-9. 
    摘要 ( 605 )   PDF (264KB) ( 2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AA相理论,给出了Jaynes—Cummings模型系统在初始状态为固定光子数下的几何相.
    关于狮子盘球力学原理的注记——论内力与外力的关系
    尤明庆
    2010, 29(6):  12-12. 
    摘要 ( 788 )   PDF (276KB) ( 5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人在球体上走动引起球体向前滚动为例,利用牛顿定律说明人一球系统中内力、外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尽管阻碍球体滚动的地面摩擦是人一球系统向前运动的必要条件,且作为外力与系统动量变化率相等,但从运动的因果关系考察,人与球体之间的竖直作用力才是系统运动的真正动力.
    线电荷与带有半圆柱凸起的接地导体所形成的电场
    王福谦
    2010, 29(6):  15-15. 
    摘要 ( 693 )   PDF (326KB) ( 3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复数坐标系z上的保角变换,计算长直线电荷与带有半圆柱凸起的接地导体所形成的电场,给出电势和场强分布,并利用软件MATLAB绘制出电场线和等势线(面)图.
    利用自洽平均值近似法巧解非线性谐振子问题
    孙素涛[] 白志明[]
    2010, 29(6):  18-18. 
    摘要 ( 767 )   PDF (264KB) ( 5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自洽平均值近似方法计算了带坐标3次方项和带坐标4次方项的非线性谐振子的能量本征值,并且分别与微扰近似方法求得的结果相对比,在小参数的情况下,其结果比微扰近似方法误差更小、更精确.
    一维抛物势场中单电子量子比特的性质
    赵翠兰[] 赵丽丽[] 赵红梅[]
    2010, 29(6):  21-21. 
    摘要 ( 707 )   PDF (269KB) ( 2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一维抛物势场中单电子能量本征波函数的特点,以基态和第二激发态波函数构造一个量子比特,并研究量子比特的性质.数值计算表明,量子比特内电子的概率密度随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平衡位置概率密度幅值最大,在其他位置相对较小;且各个空间点的概率密度均随时间做周期性振荡,振荡周期完全由抛物势场的性质决定.
    广义相对论中不同符号约定的比较与转换
    李雪松[] 冯开喜[] 张宏浩[]
    2010, 29(6):  24-24. 
    摘要 ( 819 )   PDF (360KB) ( 4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比较了在广义相对论中由度规、里奇张量,以及宇宙学常数的定义不同而导致的不同的符合约定,并给出了不同符合约定之间的转换关系.
    正交曲线坐标系中单位基矢的导数
    成泰民 孙树生
    2010, 29(6):  27-27. 
    摘要 ( 1539 )   PDF (228KB) ( 9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不同正交曲线坐标系的单位基矢之间的变换矩阵,推导出正交曲线坐标系的单位基矢对本身坐标的求导和对时间的求导规律.并且以球坐标系与柱坐标系的单位基矢的本身空间坐标求导为例进行了讨论.
    微重力环境下蜡烛火焰的实验观察与演示
    毕思思 赵浩宇 苑立波
    2010, 29(6):  30-30. 
    摘要 ( 834 )   PDF (325KB) ( 7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落塔演示实验原理,搭建了短时微重力实验系统,开展在微重力模拟环境下,观测蜡烛火焰形状的变化,并解释其产生原因.
    椭圆偏振光谱法教学中的解谱建模渗透
    曹春斌[;] 孙兆奇[;] 宋学萍[]
    2010, 29(6):  33-33. 
    摘要 ( 771 )   PDF (453KB) ( 4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椭偏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薄膜的厚度、光学常数等信息,在材料学本科及研究生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教学中大多注重理论原理分析,而对于椭偏解谱建模较少涉及.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解谱中常用的各种模型并详细阐述了各自的适用范围,进一步通过应用实例系统研究了椭偏解谱建模的方法和技巧.
    利用磁谱仪研究原子核的β衰变
    张高龙 张亚星 钱建强 郝维昌 崔益民 李华
    2010, 29(6):  37-37. 
    摘要 ( 830 )   PDF (270KB) ( 4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原子核β衰变费米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近代物理实验中的磁谱仪测量了90Sr-90Yβ放射源的动量分布,进而研究它的库里厄(Kurie)图.结合β衰变容许跃迁和禁戒跃迁的库里厄图特征,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形状因子S1的改正,得到的数据能和90Sr-90YB放射源的跃迁性质、原子核能级自旋和宇称相吻合,有助于学生对原子核β衰变更深入的认识和进一步扩展近物实验的研究内容.
    振动模式的可视化
    呼格吉乐 邱为钢
    2010, 29(6):  40-40. 
    摘要 ( 723 )   PDF (408KB) ( 3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给出了圆形和特殊三角形平板振动模式的解析表示.由数学软件得到振动模式的图形表示,发现它们与实验图像吻合.
    基于原始物理问题的大学物理教学实践
    周武雷 蔡托 潘晓慧
    2010, 29(6):  43-43. 
    摘要 ( 563 )   PDF (686KB) ( 7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重新给定了原始物理问题的涵义,提出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有必要引入原始物理问题,并介绍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具体教学实践.
    第一段
    潮平两岸近,风正一帆轻——记大陆退休高校物理教师对台湾的访问
    秦克诚
    2010, 29(6):  49-49. 
    摘要 ( 576 )   PDF (631KB) ( 3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温家宝总理曾经在一次答记者问时说过,他很想到宝岛台湾去看一看.虽然年纪大了,只要还能动,将来爬也要爬到台湾去看看(大意).这句话说出了我们的共同心情.我们这些退休的物理教师,也想趁着我们还能走动的时候,到台湾去走走看看.因此我们组织了一个访问团,团员包括北京大学的赵凯华、吴思诚、秦克诚,北京师范大学的喀兴林.
    著者文摘
    蔡氏非线性电路的深入研究——参数测量和实验现象观察的新方法
    罗页 乐永康
    2010, 29(6):  53-53. 
    摘要 ( 769 )   PDF (547KB) ( 12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精确测量了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参数,为各种混沌现象的定量分析和数值模拟提供了可能;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非线性负阻方法,能精确而快捷地测量非线性负阻完整的I-U曲线;利用这种测量方法的实验电路,可以直接演示电路出现各种混沌现象时非线性负阻对应的工作区段,展示了非线性负阻在蔡氏电路产生混沌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混沌现象产生的机理.
    《近代物理学中重大发现的再探索》连载——热辐射规律的探究
    倪致祥
    2010, 29(6):  58-58. 
    摘要 ( 819 )   PDF (759KB) ( 5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热辐射的经验公式为例,用重新探索的方式来叙述这个物理学史中重大发现所经历的探究过程,具体介绍科学创新的思想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数学物理工具,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